换鞋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换鞋凳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内蒙绒毛皮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新闻】白鹤灵芝

发布时间:2021-04-20 13:33:47 阅读: 来源:换鞋凳厂家

内蒙绒毛(皮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羊绒产量已占到世界的1/3,但生产能力过剩、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绒毛(皮革)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周文毅、内蒙古畜牧科学院院长刘永志等政府官员和专家认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绒毛(皮革)产业发展中存在九个问题,今后应对照这些问题,以品牌经营为主攻方向,确立内蒙古绒毛(皮革)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一是羊绒生产能力与原料供应不成比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内蒙古羊绒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是2.3万吨,而2004年我国全部羊绒的产量也只有约15000吨,加上从蒙古进口的部分原绒和无毛绒,也不会超过17000吨。全国还有2600多家加工企业同样需要原料,可供加工的原料十分紧缺。生产能力的过剩造成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同时也使部分设备闲置,造成了投资的浪费。 二是羊绒制品缺乏国际名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尽管世界上3/4的羊绒制品来自中国,一半以上来自内蒙古,但由于产品档次和花色品种趋同,没有创出国际知名品牌,出口的羊绒制品大部分以OEM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成了国外知名品牌的“贴牌”产品,包括鄂尔多斯和鹿王,也只在近几年才开始在国外试做品牌。卖给外商的羊绒衫每件30-50美元,贴上外国知名品牌后就可达700-1000美元,差价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国际市场营销的大部分利润被外商赚取,国内的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和出口退税,缺乏竞争力。 三是行业内缺乏自律,多头出口,压价竞销。内蒙古160多家羊绒加工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就有90家,却一直没有一个行业自律组织来协调生产、价格等事宜,形不成合力,企业不是以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来争取国际订单,而是以压价竞销争夺市场,造成全区羊绒业有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却没有效益优势。 四是农牧民投资山羊养殖的积极性不高,羊绒质量难以保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羊绒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羊绒市场价格波动太大,农牧民养山羊心里没底;羊绒价格严重偏离价值,据估算,每只山羊如果每年平均圈养3个月,一年的投入大约为80元,一只羊平均产绒量400克,每公斤原绒均价220元,那么农牧民只能从每只羊所产的羊绒中得到88元,收支几乎持平,因此农民投资养山羊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羊绒收购不能完全做到以质论价,致使优质羊绒产区的农牧民大量引进产绒多但绒质相对较差的山羊进行杂交,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个体产绒量,羊绒质量却在下降。 五是细毛羊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不健全,细羊毛品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市场体制变化,投资减少,内蒙古现有的细毛羊、半细毛羊种羊场发展都面临困境,种羊培育和推广跟不上市场要求,优质种公羊数量短缺,出现了育成品种退化、混杂现象,最多只能生产60-64支纱,与高档毛纺织品66支纱的原料要求有较大差距。 六是羊毛、皮革产业缺乏龙头带动,产业化经营滞后。羊毛、皮革制品曾一度是内蒙古的主要出区产品,但由于经营体制改革滞后,羊毛、皮革企业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缺乏创新,纷纷转产倒闭,致使羊毛和皮革加工重心东移南下,形成目前江浙、河北成为我国羊毛和皮革的主要加工区的局面,渐江2003年仅皮革工业产值就达到545.9亿元,是内蒙古皮张加工产值的500多倍。内蒙古羊毛、皮革只能以原料或初级产品向外销售,附加值低,形不成产业化经营。 七是羊毛和皮革市场启动和培育不力,流通体系不健全。在没有加工龙头企业的情况下,内蒙古曾尝试以拍卖的形式启动细羊毛市场,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没有理顺管理体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育,细羊毛流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同时也没有培育起有规模的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羊毛、皮张资源只能长期以商贩零散收购、长途贩运的形式出区,收购价格主观性较大,好的资源卖不上好价格。 八是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适应舍饲圈养的要求。由于加工企业大部分与农牧民只是买卖关系,基地建设主要靠农牧民自己进行,投入不足,良种推广的基本设备、棚圈及饲草料地的灌溉和加工设备等都不配套,制约了畜群改良和舍饲圈养,影响了提高原料产量的能力。 九是羊的饲养,绒毛(皮革)的质量监控、标准化管理、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工作大多仍以相关事业单位来承担,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国家政策

中国国际招标网

集中供热

民权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