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鞋凳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换鞋凳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媒体环境下的涉农舆情应对

发布时间:2020-07-13 20:45:50 阅读: 来源:换鞋凳厂家

新媒体迅猛发展,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涉农突发事件以及网络涉农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直接危害到农业生产的安全。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如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应对涉农舆情,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全新课题。

雷刘功

新媒体带来舆论环境重大变化

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迎来“移动”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手机网民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2010年底增至3.03亿,而到2011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跃升为4.77亿。

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出现裂变式发展,带来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网络互动功能凸显。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能成为网上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这一重大变化,给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体制带来了深刻影响,对政府有效引导和管理网上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

国内外主流媒体注重用新媒介延伸影响力。目前,相当多的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中央电视台开播中国网络电视台,正是新媒体发挥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和聚集效应、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人民网、新华网、中广网等,无一不是依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些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拓展出来的新媒体,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内容绝大多数来源于传统媒体。

自媒体发展导致传播主体多元化。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社会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呈现多渠道、互动性的新局面。

应对新媒体存在的不足

新媒体的出现,手机短信、微博等传播方式走进大众生活,信息渠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既有利于发挥信息及时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但也给不实涉农信息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个谣言毁掉一个产业”并非危言耸听。特别是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果舆论引导不当,把一个点上事情说成面上的事情,把局部的事情说成全局的事情,把一个“案件”说成一个“事件”,很容易造成“一个点上的问题迅速影响一个产业,一个局部的问题迅速影响全国”的舆论破坏现象。

柑橘大实蝇让全国柑橘损失100多亿元;海南问题豇豆让全国豇豆都烂市;河南瘦肉精案件波及整个生猪产业;乙烯利催熟香蕉让香蕉价格低入谷底;膨大剂西瓜、避孕黄瓜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这些或传言、或不实、或被媒体无限放大的涉农信息,对农产品销售带来不利影响,给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给广大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仔细研究这些涉农热点问题,可以说绝大部分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技术推广问题;不是生产问题,是科普问题;不是普遍性问题,是局部个案问题。

但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面对的是互联网等以秒速度计算的新媒体环境;二是媒体集中火力热炒的微波炉效应进而形成雪崩效应;三是广大民众对科普知识的认知不够以及脆弱的消费心理;四是政府部门应对不及时、不恰当。努力减轻个别事件和不实传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成为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农业部门对网络舆情认知有限,重视不够,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不适应。

思想认识不适应。对网络等新媒体“双刃剑”的特点了解不深刻,网络用得好,可以加强领导能力,提高执行力;用得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削弱领导力。对于网络舆情的巨大影响,很多农业部门目前仍没有清醒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舆情工作与日常工作相比微不足道,不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对网民群体存有偏见,认为网民的言论不值得重视;三是很多领导干部对互联网平台一知半解,对一些重要的网络现象缺乏必要的了解。

队伍建设不适应。农业系统普遍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团队研究并开展新媒体舆情应对,不能及时发现、汇集和回应网络热点问题。对网民群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农业部门自身网络宣传和舆情引导阵地建设滞后。二是农业部门缺少自己的“意见领袖”。在“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目前重要的意见领袖中,能够为农业部门做出客观评述的人很少。

方法手段不适应。发现涉农舆情后,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导致舆论话语权旁落,难以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即便在舆论压力下被迫作出应对,方法也常常是失之简单、粗暴,不仅不能缓解舆论压力、化解矛盾,反而导致舆论态势升级。固守传统媒体正面宣传,忽视网络舆论阵地。多数农业部门仍习惯于采取传统媒体通稿配合网络媒体发布的形式,应对突发事件,对新型舆论平台的运用较为有限。

应对措施

建立常态化涉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是当前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一项新课题,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应对机制,特别是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制定预警方案、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等环节,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细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做到一旦危机出现便可启动预案,将发现涉农不良信息、控制涉农不良信息扩散和破除涉农不良信息等工作常态化。这需要制度来保障,重点是明确应对工作流程和建立三项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就是从舆情监测、研判、提出处置措施,到回应媒体,然后对处置工作进行总结报告。

建立三项制度,一是舆情会商制度。发现舆情,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研究舆论引导的方式、时机以及舆论引导的措施。二是调查核实制度。立即派出工作组到事发地核实情况。三是回应媒体制度。在会商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权威信息。在应对工作当中,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农业专家和新闻媒体三个方面的作用,构建一个农业产业发展的舆论引导与保护机制。

进一步强化新闻发布工作。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新闻发布工作,特别是一些与民生利益相关的信息要公开透明。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新闻发布的途径单一,基本上是通过新闻通稿的方式发布;新闻发言人没有走上发布台,与媒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新闻发言人应对媒体的技巧和经验还比较缺乏等等。今后应在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和水平,加大新闻发布的频次,及时回应社会和媒体对农业热点问题的关切,引导社会舆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的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专家,在热点舆论话题中多角度传播信息,加强民众相关农业科学知识风险教育,压缩虚假信息传播空间。

有效利用新媒体确保舆论主导权。当前,微博、论坛、QQ、MSN等即时网络通讯工具已被数亿网民普遍运用,而与普通网民相比,政府部门或政府工作人员开设个人微博和工作微博等明显滞后。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和发展壮大农业部门特别是农业部网站的作用和力量,提高官方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和透明度。二是政府应主动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工作。目前除了传统的网络发布消息外,更应该利用微博、论坛、QQ、MSN等新产品,在遇到网络涉农突发事件时,通过这些网络工具,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运用这一阵地解释问题、及时辟谣和发布权威信息。

力求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和方法。针对涉农不良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危害性,政府部门应在澄清时寻求妥善可行的策略和方式。重点在发布时效、发布时机、发布渠道和发布内容上反复研究和斟酌,确保舆论引导的实效。(作者是农业部办公厅宣传信息处处长)

新余设计职业装

南雄订制西装

攀枝花设计职业装